> 2004年,工作組802.3an正式成立,10GBase-T草案同年6月有了初稿,正式版預計在2006年公布。在2004年6月份的會議上,工作組把PHY的編碼方式從PAM5修訂為PAM8,對Class E級別布線系統的帶寬要求也相應地修改至500MHz。 與之相對應的是,TIA TR-42正在研發TSB-155和568-B.2-10,前者是針對現有已安裝的六類布線系統,而后者是新修訂的擴展六類標準。這兩個標準就類似1999年頒布的TSB-95和568-A-5,區別是一個是面向10G的六類,一個是面向千兆的五類。 TSB-155的目標是驗證現有六類布線系統能否在55米的距離上支持10GBase-T的應用。根據IEEE802.3an的最新要求,各信道和鏈路參數的測試規范擴展到500MHz,但250MHz以內的指標值與六類原有的保持一致。此外還增加了外部串擾參數ANEXT及PS ANEXT的考慮,其他參數如AFEXT和PSAFEXT目前還未引用。 568-B.2-10的目標是定義一個新的“擴展六類”標準,包含布線部件和系統的規格指標和測試程序,以支持100米4個連接點的10GBase-T平衡雙絞線傳輸。此標準同樣把帶寬定義在500MHz,但是與TSB-155相比,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如外部串擾和插入損耗余量等。此標準預計會先于IEEE 802.3an 10GBase-T標準發布。 ISO/IEC JTC 1/SC 25標準委員會也正在修訂現有標準,在最新的文件N981里,ISO回應了來自IEEE 10GBase-T工作組的請求,在原有ISO11801:2002 Ed2的基礎上擴展Class E/F的帶寬性能,并且從屏蔽外部串擾的角度出發,增加了unbalance attenuation(非平衡衰減)、coupling attenuation(耦合衰減)和PS ANEXT的指標。 在面向10G應用的六類布線標準發展過程中,下述問題是用戶比較關心的:增強五類能夠支持10GBase-T嗎? IEEE802.3an工作組經過研究認為:五類線纜畢竟存在有需要電子設備容忍或補償的缺陷,包括NEXT、FEXT等,還要考慮外部串音干擾。在網絡設備的物理層芯片上,用于克服五類線纜性能局限性的晶體管數量超過了總數的50%。另外,物理層的集成度高、技術復雜,與增強五類相比,六類系統具有更好的抗噪聲性能,可提供更透明、更全能的傳輸信道,在高頻率上尤其如此。 測試表明,10G以太網需要至少500MHz(起初是625MHz)的線性傳輸性能。大多數的增強五類電纜只有150MHz或250MHz,標準也只要求有150MHz。六類雖沒有被強制其性能達到500MHz,但對于高帶寬傳輸而言,確是更好的媒質;許多制造商提供的電纜標稱600MHz,正是預計到有些應用需要更高的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