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盤標準
表1:各種光盤標準清單
種類 |
盤片 |
尺寸(mm) |
標準及建議單位 |
年代 |
激光視頻 |
LD(LV) |
300 |
IEC857(1986), Philips |
1978 |
CD類光盤 |
CD-DA |
120/80 |
紅皮書,IEC908 Philips/SONY |
1982 |
CD-G |
120 |
同上 |
1987 |
CD-ROM |
120/80 |
黃皮書,ISO/IEC10149(1989) Philips/SONY |
1985/1991 |
CD-I |
120/80 |
綠皮書(1990), Philips/SONY |
1989 |
Photo-CD |
120/80 |
Philips/Kodak(1992) (CD-ROM/XA Bridge Disc) |
1991 |
VCD |
120 |
白皮書(1994) Philips/Victor/Sony/Panasonic |
1993 |
CD-R |
120/80 |
橙皮書(1994)(Part II) Philips/SONY |
1992 |
CD-RW |
120/80 |
橙皮書(1994)(Part III) Philips/SONY |
1996 |
DVD類光盤 |
DVD-ROM |
120/80 |
DVD Specification Book A DVD forum |
1996 |
DVD-Video |
120/80 |
DVD Specification Book B DVD forum |
1996 |
DVD-Audio |
120/80 |
DVD Specification Book C DVD forum |
1999 |
DVD-R |
120/80 |
DVD Specification Book D DVD forum |
1998 |
DVD-RAM |
120/80 |
DVD Specification Book E DVD forum |
1999 |
標準格式光盤 |
WORM |
130 |
ISO/IEC 9171,1、2(1990) |
1985 |
MD(MO) |
130 |
ISO/IEC 10089(650M), MO |
1989 |
PD(PC) |
120 |
ISO/DIS 15485(1.3GB), PC |
1995 |
文件格式 |
CD-ROM 文件格式 |
|
ISO 9660(1988) Philips/SONY/Microsoft |
1988 |
UDF格式 |
|
Universal Disk Format OSTA |
1995 |
光盤在存儲領域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光盤的可移植性,而這種可移植性的實行正是基于相應的光盤盤片標準的制定。由于光盤存儲系統是一種盤片與驅動器分離的組成方式,使得光盤盤片可以被單獨取出并進行儲存、發行和復制。這樣,為了保證同一類的光盤盤片可以在這一類的驅動器中讀出,就要光盤盤片的制造依據統一標準,而光盤播放機及驅動器的設計需保證達到標準的光盤均可以播放,這樣便實現了光盤的可移植性和互換性。
光盤產業的發展與成功正是得益于在產品開發初期就制定了統一的國際標準,世界各地的光盤生產廠商都按國際標準來保證產品的技術指標的一致性,無論哪里生產的光盤都能在不同廠商生產的讀出系統中操作。數字光盤的標準有二個層次,物理層次和邏輯層次。物理層次定義光盤的物理參數和數據塊的物理結構,邏輯層次定義光盤數據的文件結構。光盤工業的迅速發展正是以這一系列標準的推出為標志的。光盤的標準對各類光盤系統的技術規格、盤片的物理尺寸、信息記錄的物理格式及邏輯格式、信源/信道編碼方法等技術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對于CD家族類的盤片,標準是依據盤片的發展而不斷作出的。由于不同的標準往往用不同顏色的彩頁作為封面,因此,人們習慣用彩書的方法特指某一類光盤的技術標準。其中最早出現的CD-DA的標準紅皮書是由Philips和SONY公司聯合提出的。
ISO 9660是描述計算機文件放入CD中的文件結構的標準。這一通用文件結構能被不同計算機中的不同操作系統讀出。既然CD-ROM標準沒指定所使用的文件結構,開發商最初不得不創建其自身的文件結構,對開發商這需要額外的時間并使用戶感覺混亂。通常,當改變應用程序以便裝入適合新文件結構的軟件時,用戶不得不重新啟動計算機。為解決這一問題,一些廠家代表在Nevada 的Del Webb's High Sierra Hotel & Casino 起草了一份CD-ROM文件結構的計劃。這一計劃通常稱為“High Sierra”文件結構。計劃提交國際標準化組織,經過一些修改成為“ISO 9660”標準。
DVD盤片標準是由DVD聯盟(DVD Forum)來統一制定,所以它的標準一般用Book X( X= A, B, C…)來表示。DVD聯盟是由Philips和SONY的MMCD聯盟和由日立和松下等7家公司組成的SD聯盟在Hollywood的介入下,由這9家公司和時代華納共10家公司組成。由這一聯盟統一制定標準,驗證質量,發放許可證。這一DVD標準中的專利分布如下:松下擁有25%約4000個專利,先鋒和SONY個擁有20%,Philips,日立和東芝各擁有10%,湯姆森擁有5%,剩下的成員:三菱、JVC和時代華納只占有微不足道的份額(如圖1所示)。到1998年底為至,DVD聯盟共有成員194個,其中日本最多為76個,美國40個,我國臺灣省36個。我國大陸共有8個成員,其中有1個A級會員——廈門共和電子有限公司, 此外有愛多、新科、TCL等7個B級會員。這個組織的技術協調組及其下設的工作組負責DVD盤片的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工作。目前與DVD盤片標準與測試技術直接相關的工作組有6個,即WG-1~WG-6.
圖1: DVD技術專利分配圖
其中的一些行業標準已被ISO和IEC接受并成為國際標準,我國也依據這些標準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我國國家標準。其中影響較大的是由清華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依據黃皮書(ISO/IEC10149)制定關于CD-ROM的我國國家標準GB/T 16969-1997。由于其盤片結構和物理格式規定是與整個CD族盤片相一致,使得其成為我國對CD類盤片質量評價的標準。此外我國DVD標準也在制定之中。
表2:DVD各工作組任務分配圖
工作組 |
討論內容 |
WG1 |
討論制定DVD-Video標準及下一代HD-DVD Video標準 |
WG2 |
討論制定DVD-ROM標準及下一代HD-DVD ROM標準 |
WG3 |
討論制定DVD盤片的文件系統 |
WG4 |
討論制定DVD-Audio標準 |
WG5 |
討論制定DVD-RAM標準 |
WG6 |
討論制定DVD-R/RW標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