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長度標準理解不徹底
提到布線的長度標準,大家都會知道一些,如最常見的是雙絞線在二個設備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100m,大家也都遵守這一規定。但需要留神這“100m”,因為這100m還要包括線纜兩端跳線的長度,而跳線都是在工程完成后才做的,所以在布線時容易忽略跳線的長度,因此,不包括跳線部分的布線長度以不超過90m比較適合。
光纖也有長度的限制。由于成本原因,目前采用多模光纖的比較多,一般100M不超過2km;根據光纖的不同,1000M光纖一般在300m~500m。如果采用的是單模光纖,則距離會長一些,但需要注意的是,要計算兩端光設備收發功率與光纖的總衰減。
對測試工作認識不充分
布線工程中,測試非常重要,現在越來越多的項目對測試的重視程度在增強,但還不是很科學。最常見的是認為能測通就是“合格的”,這是非常不對的。說極端一點,如果僅滿足在“通與不通”的層面,就是用電線代替雙絞線也能夠通過,根本就用不到雙絞線。所以,正確的做法是要進行性能測試,這就要對布線的主要指標(如衰減、串擾等)進行測試。
另外,很常見的做法是在整個項目完成時進行統一測試,這也是不正確的,要有“隨裝隨測”的習慣,即當一條鏈路施工完畢后,必須用測試儀進行測試,不要等鏈路全部完工后再進行測試。還有,要保留好測試結果,對測試結果加以編號。需要提醒的是,最好的做法是,測試儀提供的測試報告應是不可修改的電腦文本文件。
對“端到端”理解不深入
大家都知道,線纜的材料對布線性能的影響很大,因此也都很重視對線纜的選擇。的確貨真價實的線纜對材料、線直徑、強度以及絞距等都有嚴格要求,不是什么線都可以保證傳輸要求的。并且不能僅停留在選擇剛剛達到標準性能要求的產品,因為“標準”只是市場準入的門檻,達到了及格分數而已,市場上還有很多性能達到“優秀”的產品。
另外,布線的性能是由布線整體系統決定的,雖然配線架、線纜的作用很大,但對于像面板、RJ-45連接器這樣的小配件也不能忽略,整體性能取決于“端到端”所有產品的好壞。RJ-45連接器、模塊等對材料的老化、強度等也有嚴格要求,達不到要求是不能保證壓接質量的。所以這類小配件如果是假貨,則無法保證整體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