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空管站技術保障部有線科 盧健 ATM是指以信元為信息傳輸、復接和交換的基本單位的傳輸方式,它起源于B-ISDN(寬帶綜合業務數據網)概念的提出,是新運營商替代傳統TDM底層服務設施的一種重要選擇。 ATM技術是第一種考慮了傳輸過程質量問題的分組網絡技術,是一種有連接的網絡服務—虛鏈路VC,其信道分配靈活,按需分配帶寬,信道利用率高,具有服務質量保證(QoS)。既適合于間歇性、突發性計算機傳輸,又適用于固定延時視頻、語音等多媒體傳輸。 與幀中繼的幀交換原理相類似,ATM是將每幀固定為53個字節,其中包含48個字節的用戶數據和5個字節的信元頭(如圖1所示),有利于數據交換的硬件化,加快了交換速度,提高了傳輸帶寬,降低了傳輸的平均時延,提出了更復雜的QoS機制,具有靈活的拓撲結構,穩定性好,如圖1所示。 圖1ATM的信元結構 圖中1至5字節為信元頭,6至53字節為用戶數據,UNI時為GFC,NNI時為VPI,VPI和VCI是虛鏈路的標識號,PTI是負載類型,CLP是優先丟棄指示位,HEC是頭部校驗和。 國際電聯標準化組織ITU-T在建議I.321中給出了ATM網的參考模型(如圖2所示)。基于ATM的異步傳輸承載的各種通信業務功能,ATM可分為四層,分別為物理層(Physicallayer)、ATM層(ATMlayer)、ATM適配層(ATMAdaptation layer,簡稱AAL層)和高層。其中高層又進一步劃分為用戶平面和控制平面,對于上述四個層的管理功能,也用一個平面表示,即管理平面。 圖2ATM參考模型 與OSI的七層模型相對應,ATM的通信過程可以定義為數據鏈路層及數據鏈路層以下的底層機制,其通信過程在OSI模型的走向如圖3所示。其中控制層面的作用是虛鏈路的呼叫、路由、建立、維護、拆除等,包含了應用層到物理層的各層協議,用戶平面在已建立的虛鏈路上傳輸用戶數據。 圖3ATM通信過程與OSI網絡七層的對應關系 一、 數據網改造需求 隨著民航通信業務的發展,對數據通信網的流量和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民航近期依托ATM技術,開始對現有的數據網進行改造。構建一個能覆蓋民航所有機場、具有電信級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基礎網絡平臺。這個平臺以ATM技術為核心,以高速數字電路和數據衛星網絡為傳輸干線,具有以民航現有體制為基礎的層次化網狀結構,能同時提供包括ATM業務、IP業務、電路仿真、局域網互連、程控電話交換機互連等多種業務接入,更好地滿足數據傳輸的要求。 |